载人飞船总装内窥镜应用
熊涛 乔敏 解承建
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,北京 100094)
Application of endoscopy in assemble of inhabited spacecraft
摘要:文章提出了载人飞船总装过程中遇到的盲操作、多余物等问题,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,介绍了工业视频内窥镜在航天器总装工作中的应用背景和应用案例。
关键词:飞船 总装 内窥镜 应用
1 前言
由医学上的神奇,引发人们将工业内窥镜应用于各个领域。工业内窥镜用于对高温、有毒有害、核辐射及人眼无法观察到的场所的观察,可以方便而且迅速地检查各种机器、设备、组装物体的内部,不需拆或破坏组装就能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,甚至在研究开发、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大显身手[1]。
工业内窥镜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,但大多应用于管路、储箱以及压力容器等的无损检测。在卫星、飞船等航天器的总装中尚无应用的先例。
载人飞船属于舱体密封结构,设备密集程度高、操作空间狭小、构造复杂、开敞性差。因此,在飞船总装实施过程中,存在着一些问题如:插头盲插、多余物检查和拾取、狭小空间内操作情况检查等。这些操作中的问题,目前只能依靠工人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来保证。如果在飞船总装采用工业内窥镜检查技术,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,对提高飞船总装质量,消除质量隐患和提高技术安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本研究工作针对航天器总装工艺的特点,分析了装配中的问题,确立了飞船应用工业内窥镜检查的方法以及设备改造的方案,为航天器总装工艺引进工业内窥镜新技术手段,解决现有航天器装配实际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。
2 飞船总装中存在的困难
载人飞船的结构复杂,舱内操作空间狭小,尤其是返回舱大底上的设备安装分三层。在总装后期存在以下困难:
- 受操作空间限制,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有部分插头盲插;
- 落入返回舱大底的多余物查找、捡出困难;
- 返回舱内部分环控设备状态检查、设置困难;
- 有安装精度要求的设备,由于操作空间限制,无法测量间隙尺寸;
5)狭小操作空间内,三按三检实施困难。二岗、检验只有等一岗人员操作完出舱后,才能轮流进舱进行检查。这样人员频繁进舱,增加了飞船舱内的安全隐患。
以上问题,集中反映的是人的视野范围的局限性问题。对于目视不能看到的地方,其操作结果的检查和确认同样难以实现。
对于以上困难,目前在飞船总装过程中只是采取被动的防护措施,还没有主动预防的有效措施。
工业工业内窥镜作为一种成熟的检验手段,是人视觉的延伸,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困难。
3 工业内窥镜在飞船总装中应用的方案
工业工业内窥镜应用与航天器的研制,首先要满足航天器总装的基本要求,其次,要针对飞船的总装工艺特点,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和合理的配置,形成适用于飞船总装的方案。
3.1 航天器总装的通用要求[2]
- 温度:20±5ºC
- 相对湿度:40%~60%
- 洁净度为100,000级
- 噪声不大于60dB
- 有防静电设施
3.2 飞船总装工艺的特点
飞船总装是指从各分系统交付总装进行验收开始,至完成全部装配和测试,并将合格的产品交付发射为止的全过程。包括飞船的总装、测试、地面大型试验、 出厂转运、发射场再总装和测试,以及发射塔架的后总装和测试工作。航天器总装实施是严格按照总装设计文件、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的,主要具有下列四个特点:
- 涉及专业广泛,综合性强;
- 多型号、小批量生产;
- 总装测试的环境条件严格;
- 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,严格按规范操作。
3.3 飞船舱内操作环境
由于载人飞船属于舱体密封结构,设备密集程度高,操作空间狭小与普通的平板式结构的卫星相比,其构造复杂,开敞性差,舱内设备密集,操作空间狭小,总装实施难度很大,有许多操作盲区。
至于返回舱,更是内部仪器设备、管路和电缆较多,仪器设备几百台,特别是大底上的设备,自底而上分几层分布。因此,往往在总装后期,尤其是在排故拆设备的时候,很多操作已经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进行了。比较普遍的是电装工作的“盲插”,即插头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插、拔操作。
3.3 内窥镜应用方案
根据飞船总装的一般要求和舱内环境的特点,应用工业内窥镜的总体思路是:建立在飞船安全的基础上,主机设备不能进入飞船舱内;进入飞船内部的部件集成度要高,便于携带;在排故过程中,室外主机要与计算机相连,便于设计人员了解舱内一手情况;整个产品要求有防静电措施。具体方案如下:
3.3.1内窥镜种类选择
考虑到管路检查和舱内使用的需求,采用光纤内窥镜和视频内窥镜组合应用的方案,覆盖从3mm以上内径的管子的检查。由于舱内的应用对内窥镜的直径无特殊要求,故在视频内窥镜的选择上,主要考虑舱内观察的方便,并具有取出多余物取出功能;
3.3.2内窥镜功能的需求
根据飞船总装的需求,工业内窥镜应具有如下的功能:
- 多余物查找和取出功能。镜头的选择应能适应飞船内部的操作环境,可以覆盖飞船内部所有角落。应具有内置机械手,可以取出螺钉等金属多余物,也可取出胶布等非金属多余物。
- 测量功能。操作盲区的装配间隙调整,需依靠工业内窥镜进行间隙的测量,以确定调整垫片的厚度。
- 图像处理和在线控制功能。在飞船测试发生故障时,设计师往往不允许进入飞船内部,故障的诊断只能靠进舱工人的描述。因此,工业内窥镜引入后,应在舱外主机上连接笔记本,便于设计同步观察舱内情况,并能对镜头进行在线控制。
- 特殊要求。由于主机不允许进舱,故主机与操作手柄的连线距离应超过4米以上。
3.3.3 安全要求
- 采取接地措施,防止静电或漏电损伤船伤产品;
- 操作手柄应轻巧,便于工人携带,以防磕碰舱内设备和电缆;
- 显示器应配有与飞船舱内连接固定的接口。
